服务热线
0755-28620822   13798507917

标准化实验动物房舍设施的规划

栏目:实验室方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3-09-05
为增进动物福祉,人类对于应用动物于科学目的应具备3Rs:替代(Replacement)、减量(Reduction)及改进(Refinement)的认知。这当今国际认证的3Rs即行动试验(animal experimentation)的研究人员应有的道德观念。将动物试验标准化除可增进试验的重复性(reproducibility),是遵循3Rs原则中减量与精致化的最基本策略,而将实验动物房舍设施标准化则是使动物试验标准化的最基本硬设备。

1,标准化实验动物房舍设施的规划

一、前言
  为增进动物福祉,人类对于应用动物于科学目的应具备3Rs:替代(Replacement)、减量(Reduction)及改进(Refinement)的认知。这当今国际认证的3Rs即行动试验(animal experimentation)的研究人员应有的道德观念。将动物试验标准化除可增进试验的重复性(reproducibility),是遵循3Rs原则中减量与精致化的最基本策略,而将实验动物房舍设施标准化则是使动物试验标准化的最基本硬设备。近20年来,国内的许多研究教学单位逐渐发现缺乏标准化实验动物设施所衍生的问题,进而陆续兴建这类设施,但截至目前(2000年初)呈更的案例并不多,本章以规划标准化实验动物房舍设施所应注意的原则为主轴,期有助于拟兴建这类设施的单位进行规划。
 (一)细心规划乃至于建造实验动物房舍设施,方可能经恰当的经营理,确保不得不运用动物科学目的的意义,且较易避免发生公害。故进行实验动物设施规划时,应先确定
1. 设立的研究及/或教学目的,
2. 拟饲育物种与环境清洁要求,
3. 设立单位在维持实验动物设施运作上的相关接口设备与人力,
4. 设施建筑之地理为等。
 (二)有效率的实验动物设施规划团队则应包含
1. 具备相关经验的建筑师
2. 实验动物设施经营者
3. 将运用实验动物设施进行研究教学等科学目的代表
4. 实验动物设施所属单位之营缮人员代表
 (三)设施设计乃至于建造当然必须遵循政府颁定的相官法规。此外,常被应用于现金建筑设计的模块设计(modular design)以及计算机拟流体动物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ing )观念,对于设计实验动物设施之动线、隔间、人工环境控制乃至于相关似饲育笼具,皆具确保设施功能与提升作业效率;并降低建造与经营成本的帮助。
(四)实验动物设施在所属单位中的地理位置与区隔
1. 同时要求良好的动物福祉与管理;并顾及人的健康下,实验动物设施必须与人活动的空间(如办公室、会议室)作恰当的区隔(separation),以独立建筑作为实验动物设施;或将之规划在建筑物之一侧翼、楼层;或者,以严谨的隔间等皆是常见的区隔法。
2. 动物设施与进行动物试验繁殖的研究室则应尽量相邻,然这些研究空间与动物设施之间,也应有恰当的屏障(barrier),常见的屏障法包括:设施入口上锁、缓冲隔间、走廊、楼层等。饲育实验动物的空间,除应具备恰当的环境条件,并应易于提供适当照顾。
3. 若一动物试验必须将动物饲育在实验室方能进行,则该实验室应具备动物饲育的软、硬件条件,此外,与公害相关的防范措施也应一并要求。
4. 支持实验动物设施功能的机械设备,如:支持清洗灭菌机的蒸气与热水供应设备、空调系统(heating,ventilation,and air-conditioning;HVAC)以及其所需的冰水、热水与蒸气供应机械等所须知空间与地理位置也需审慎考虑。
 (五)建材的选用原则:应用于实验动物房舍的各种建材,应采利于饲育之工作效率与合乎卫生要求者,例如:理想的室内建材英兼具耐用、防潮、防火、无缝隙、光滑、耐酸碱等清洁消毒剂之刷洗与冲洗、抗碰撞等条件;若使用表面涂料于动物可直接接触处,则应确保其没有毒性。在含户外饲育空间的实验动物设施,户外部分之建材更应合乎上述原则。
二、功能作业区
  一实验动物设施的特征取决于其所属研究单位在应用实验动物上之需求。下列所述的各种功能区,为一般功能完备的实验动物设施所应具备者。然对于规模小或仅需特定饲育环境条机案者;如含特定菌动物(gnotobiotics)、无特定病原(specific pathogen-free SPF)动物或仅以或外型饲育栏舍进行饲育的动物等,可能就不需要有完整的下列功能区,或者,可将下列部分区域合并。
 (一)一般而言,标准化实验动物设施应具下列基本功能作业区域
1. 一般动物饲育及依物种或特定试验所需而分隔的独立饲育区,
2. 动物接收、检疫及隔离饲育区,
3. 笼具清洁消毒区、
4. 储存区。
 (二)功能完备得实验动物设施应具备下列功能作业区
1. 邻近动物饲育区的特殊实验功能区室,例如:尸体解剖室、基因转殖程序区室、无菌手术设施、X光摄影室、特殊饲料准备室、动物试验操作区室、临床诊疗室、实验诊断室等。
2. 避免发生生物、物理或化学性公害的动物试验隔离饲育区域与设备。
3. 饲育设备与饲育教材之清洗、消毒与灭菌区。此区空间之大小应依工作量;用以清洗与消毒饲育笼、笼架、隐水瓶、废弃物容器、所具备之清洗与灭菌机械机型与水槽之大小与维修空间、暂存污秽待洗与洗净及/或灭菌后代用笼具的空间等加以订定。
4. 饲料、垫料、药品、生物制剂及耗材之接收及储存区。
5. 待丢弃或待处理之废弃物暂存区。
6. 冷藏及冷冻之尸体存放库。
7. 办公区包括行政办公室、主管办公室以及可进行教育训练之空间。
8. 工作人员区应包括浴室、厕所与更衣室等。
9. 门禁的刷卡系统、电子摄影监控等保全警报系统所需的区室。

三、建筑规范
 (一)内部墙壁
1. 在实验动物设施内部的墙面应采易平整、防潮、无吸附性、耐撞击、无缝隙的隔间建材。在与门框、天花板、地面之转接处应以能施作成平整的接缝材加以密合。
2. 表面涂料则应采能够耐清洁、消毒剂清洗且能承受高压冲洗者。易受搬运笼架、推车等设备撞击处的的墙面及突出之墙角,应以恰当之防撞护板加以强化。
3. 将水管、风管或其它线路裸露在墙上是不当的,因其表面不易清理。
 (二)地面
1. 基本上,实验动物设施的地面建材更应要求防潮、不会吸收化学物质、耐重压、平坦等。常见的实验动物设施地面多为一体成型或要接合点少的建材,例如:高分子聚合酯、高硬度混凝土接合剂、含橡胶成分之聚合物等。当然,正确的施工法也是确保地面达到要求的另一要素。
2. 对常潮湿或栏饲动物(如经济动物)的区室地面应较粗糙,以免工作人员或动物滑倒,这类区室之地面材质也不应采用会与粪、尿等排泄物 或其它生物性物质产生化学作用者;且应为能够抗热水或清洁剂侵蚀者。
3. 若地面具有门坎,则应采不会阻碍搬运笼架、推车等设备经过者。
4. 地面与墙面之接角处应考虑易于维持清洁的方式施作,例如弧形接角。
 (三)排水:并非所有的实验动物饲育皆需具备地面排水,一般而言,仅饲养啮齿类等小型动物的饲育室即无此需要。在没有地面排水的饲育室应用湿式吸尘器或拖把;配合适当的清洁或消毒剂,即可维持地面的清洁。
1. 泄水坡:在实验动物设施有地面排水的区室,地面应作泄水坡处理,而使清洗后之环境湿度能迅速降低。
2. 存水湾:排水管应具有存水湾(drain trap)。
3. 排水管直径:一般而言,排水管之直径至少应有10cm,饲育犬、经济动物等大型动物设施则采用口径更大的排水管为佳。
4. 排除污物的增强设备:为增强排除固型污物的能力,可考虑在排水管口设计冲水装置或其它污物处理准备。
5. 排水孔盖:实验动物设施的排水孔应为可加盖密封者,用以避免在长期不使用时,不会成为蟑螂等病媒之交通路径。
 (四)天花板
1. 天花板也应采气密、平滑、抗潮且接缝呈平整者。表面涂料则该注意其是否耐清洁即消毒剂之清洗。以石膏板或防火板所组成而耐洗的填缝涂料将其缝隙密封者;或经适当修平、密封或粉刷处理的混凝土皆是常见的实验动物设施天花板建材。
2. 一般而言,除非其材质具有防水性无不平整接合处,悬吊式之轻钢架天花板并非理想的实验动物设施天花板。
3. 也如同墙面,不应在天花板下方出现明管。
 (五)空调系统
  在实验动物设施中,为使饲育室内之温、湿度、空气之清洁度等饲育环境因子,皆不会随或外气候或动物多寡与种类的变化而变化。应设计可靠、易于维护且节省能源的空调设备进行人工环境控制是无法避免的。换言之,标准化实验动物设施的HVAC主要是用来恒定饲育室之温、湿度以及藉换气与空气过滤来维持空气洁净。为使特定饲育动物的环境温、湿度能够有效控制,将环境需求相似物种的饲育室社在同一区域,叫利于空气调技师进行设计。
1. 动物饲育室之温、湿度:一般而言,标准化实验动物所需的HVAC应能将拟定之室温控制在±1的范围内;相对湿度则应能维持在30-70﹪再者,HVAC若仅能作大区域的温控,个别饲育室可因为动物多寡;或空气温度在风管中的变化,使部分饲育室之温度失控,故在每一饲育室添设可微调整室温的装置,可使饲育室得更适当的室温。
2. 换气:一般而言,实验动物设施多使用全换气的HVAC,全换气即不循环使用经排出饲养环境的空气,这是因为以使用部分循环之空气来节省能源,通常不易确保长期低臭气与高洁净度之要求。且全换气HVAC的换气率需达10次/小时以上,才艺达成上述要求。若循环使用排出的空气,则在维持空气的质与量上应符合第三章之建议标准。
3. 空气过滤、压差等污染管制设计:在需保持高度洁净的功能区室应采用高效能微粒滤网(high efficient particulate air;HEPA)过滤进气,例如:SPF动物饲育室与应用免疫不全动物进行试验的操作区、外科手术区等。在手术区、操作区、饲育区及工作区等部分区室与其相邻之区间,应具备气压差,例如:检疫区、生物性危害的隔离饲育与试验操作区、灵长类动物饲养区等应维持在阴压状态,而手术区、SPF动物饲育区、干净之器械储存区等则应维持阳压。当然,应用控制进风量与排风量所造成的区间大气压差,在门扇开启至关闭的短暂时刻,因产生局部气旋乱流,可能导致污染源自阴压处扩散,故不应该仅以区室间的压差,作为管制污染的唯一或主要策略。为避免污染源散布,应以具生物安全性之饲育柜及操作柜(biological-safety cabinet)、具独立排气双层门缓冲空间(exhausted airlock)及其它相关之设备,作为主要的污染管制的方法。再者,应依照污染源的种类、产生量以及可能造成之危害程度,规划恰当的排气处理方式。
4. 监控:例行监控HVAC是必须的且最好能落实到监控每一间饲育室。
5. 失控应变设计:常见的实验动物物种,在环境温、湿度偶然发生短暂变化(已超过一般建议饲育这些物种的范围)时,并不会造成他们生理机能之剧烈变异。一般在设计HVAC时,都会依据实验动物设施所在地气候之变化,使其控制能力应付在最高与最低平均温、湿度的±5%误差范围内。当气候有极端异常情形出现而超出 HVAC控制能力或发生故障时,HVAC应具备对系统作适度之自动取舍调整,尽量维持锁须知温、湿度,例如:启动额外的空调主机、全换气切换成部分循环、改变换气率等常见的设计,则是使系统仍能够暂地以较低之输出来维持饲育室之需求,避免室内温、湿度异常过久,而导致动物死亡。除非有进行具生物危害试验的隔离饲养区,并不一定需要完整地在同一区域设置重复数套HVAC。此外,对与棚舍型的实验动物设施,当排风系统故障时,可使用垫风扇等辅助设备,即可达暂时维持通风之目的。
  标准化实验动物设施的HAVC常占设施总造价的三分之一以上;再运转时所耗损之能源,可达整体设施之五分之四;故在例行维护上所需投入的关注,并不亚于实验动物的例行饲养工作;再者,其部分重要组件的寿命不长,故造价、维持与折旧之昂贵程度,远高于大型的笼具洗涤与灭菌机械。在全年高温、多湿、空气质量恶劣的台湾,实验动物设施的规划与经营者,实应对这些人工环境控制系统的设备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六)电力与照明
1. 规划电力系统时,应注意其安全性,且能提供适当之照明与足够之电源插座;再者,在细部设计时,使用单位应提供特殊仪器、设备所需电源之正确安培数,以利建筑师之设计作业。
2. 为应付停电时所须之能源,应规划可提供足够之备份电力供应化紧急发电机,使饲育室、手术室及其它功能区域之关键设备,例如:HVAC及其支持系统、冰柜、强制换气笼架、隔离操作箱等不至于完全停止运作。
3. 饲育室内之灯具、定时器、电灯开关即插座等应妥善密封其缝隙,避免蟑螂等昆虫藏匿其内。内藏式之省电日光灯为动物设施中常使用之灯具。为恒定光照期,饲育视之照明应已定时器控制。定时器也应列入例行检视的项目,方可确保其功能。为确保动物及人员之安全,照明灯具应具备密封式灯罩。在易潮湿的区室,例如:清洗消毒灭菌区、水生及两栖动物饲育区,所使用之开关与插座应具防潮盖板与断电跳脱等安全设备。
(七)饲育室之门扇
1. 开启方向:基于安全上之考虑,饲育视之门扇多由走廊像饲育是开启,若饲育室的门扇必须向外开启,应在饲育室与走廊间规划缓冲空间;例如:舍玄关(vestibule)或前室(entry room)。
2. 门扇窗口:门扇上可设窗口,但窗口应气密并设遮蔽光线设置,方可真正避免室外之干扰并控制饲育室内之光照期(photoperiod)。
3. 大小:为方便例行饲育工作时,工作推车与笼架等设备之进出,常见的饲育室门扇为宽105cm、高210cm。
4. 材质与附属五金:为避免蟑螂等污物之进出货藏匿其中,门与门框应能气密且无死角。再者,门扇应选用耐撞、防腐蚀的材质,门把以内藏是较佳。为避免不必要的进出与安全,饲育室之门扇应具备门锁,且应选择仅由走廊测用钥匙而饲育室内可随时开启的门锁。此外, 自动关门的门弓器或地角炼、防撞护板、踢脚板、维持气密的下降门坎等皆是健全饲育门扇功能的细心选用的附属五金。
 (八)饲育室与户外相通的窗户
  用于灵长类、犬、经济动物或其它大型动物的饲育室,具备窗户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可增进人道饲育环境的方式。然若窗户影响室温与光照的恒定,进而造成实验动物之生理无法持恒,或者,有安全顾虑时,则不应设置。
 (九)饲育室
1. 饲育室之大小应依拟使用的饲育笼具规格与拟放置的方法,加以订定。,一般而言,制式的笼架多为长180-200cm,深度则不定,再者,笼架皆具有轮子以利推动,故可应用模块设计的观念规划饲育室大小。
2. 空调进风口与回风口在饲育室的位置与进风口的扩散装置形式,决定新鲜空气在室内的部分,进而影响换气效率,且影响笼具之放置位置,在规划时应与建筑师恰当之沟通。此外,回风口应具过滤网,以免动物之毛屑等物进入回风管。
3. 若拟采用自动饮水系统,应在规划时即提出设计,饲育室中并不一定需要装设水槽,但若拟装设,则应妥善规划其在饲育室中的位置,再者,水槽之排水管应不落地而应由墙内排出。
4. 有些饲育笼具需要电源,故应规划插座于恰当之位置,且明确告知水电技师所需电源之伏特数与安培数。
5. 饲育室之各种其它要求,请参见本节(一)至(八)。
 (十)走廊
1. 宽度:实验动物设施内部赖以联络各区室的走廊宽度,应以满足例行之人员交通与移动笼具等设备的大小与频度为设计原则。一般而言,走廊宽度多不少于180cm(常见的走廊宽度为180-240cm)。
2. 噪音与污染之阻隔:联络会产生大量噪音或具污染源之区室的走廊,例如通往饲育犬、猪等大型动物的区室以及清洗、消毒及灭菌区域的走廊,应考虑在出入口处之走廊设置双层门,在两门间形成一缓冲区,或应用其它可阻隔噪音或污染源的方式。
3. 管路维修口之位置:各式管路之维修口;例如:电源之保险丝开关箱、水管与排水管之清洁口、空调管路只维修猫道入口等,若必须设置在动物设施内部,则应尽量避免设置于饲育室中,而将之设在走廊。此外,常设置在走廊墙面的警铃、消防栓、灭火器箱、电话等设备,应将之设置于较高或可避免因例行搬动笼具等设备时遭碰损的位置。
 (十一)清洗消毒设备
  规划一功能完备的公共区域作为饲育设备与饲育材料之清洗、消毒与灭菌是应该的。一般而言,此区需配备恰当的机械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故在规划时,应同时考虑下列因素
1. 此区在实验动物设施中的地理位置,其与饲育室、废弃物存放区及除物区之动线关系。
2. 为方便进出,门应够宽。
3. 足够的待清洗与洗净后之暂置(staging)以及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修空间。
4. 妥当安全的垫料弃置及笼具清洗前工作程序。
5. 分隔动物与笼具设备再干净区与待清区间之动向。
6. 对有必要隔热绝缘之墙面及天花板作洽当之处置。
7. 作恰当的消减噪音。
8. 设计足量与恰当的冷、热水与蒸汽管路来源、地面排水系统以及电源。
9. 通风(排风)设备,也包括清洗、消毒与灭菌机械需排除的蒸汽及/或其它气体之排风设备。

(十二)储藏区域
1. 应规划足够的空间以利存放设备、消耗品、饲料、垫料及各类废弃物。若例行运作所需物品的供应来源稳定,则不需预留过大之储存空间。
2. 饲料、垫料库房应与存放有毒害之危险物品的空间有适当之隔离。废弃物亦应与其它物品分开储存。
3. 动物尸体及脏器残骸应存放在7以下冷藏或冷冻库,以减缓腐坏;且也不应与其它物品一起储放。
4. 人员及设备所使用之走廊与通道不应作为储存物品之场所。
 (十三)噪音控制
1. 噪音控制在实验动物设施的规划上,也是一重要的一环。在规划时应考虑将会产生噪音之设备,例如:放置笼具之清洗机械的区域应与饲育区及实验室有恰当的隔音分隔。一般而言,混凝土墙再隔音之效果上,远佳于金属或石膏板墙,在实验动物设施少有应用隔音材料直接涂抹在饲育室天花板上的设计,因为不易控制健康与虫害,然若采可清洗消毒之隔音建材直接砌合在墙面或天花板则是可行的。
2. 由经验可知,若走廊上的门扇采恰当之隔音门或作双层门式缓冲空间,只要施工良好,即可有效的控制噪音经走廊传递。
 (十四)警报系统
  再规划时,也应细心选择火警、环境监控等警报系统、播音系统等设备之种类,并恰当设计装设地点,尤其对会发出超高频声响之设备应详细考虑,以免干扰动物。  
四、无菌手术设施(facilities for aseptic surgery)与基因工程动物试验程序设施(facilities for aseptic engineering procedure in animals)
 (一)外科手术设施
1. 术区应与实验动物设施其它功能区域有明确的分隔,降低不必要之人员进出机率,用以减少污染。
2. 规划实验动物设施中的外科手术设施时,应以拟进行外科手术试验步骤、物种与手术的复杂性等作为依据。啮齿类动物的手术大多仅需精简的空间与设备,例如:应用实验室中特定的一角,配合适当管理制度,即可降低进行手术时,因室内其它活动对动物造成的可能感染。
3. 一般而言,手术设施之大小与设备,决定于物种、动物数量、手术的复杂性,例如:使用大量啮齿外科试验程序、特殊保定货其它设备、液压升降手术操作台、经济动物外科手术所需之排水系统、因需藉大量人力与仪器设备配合的手术程序所增加空间需求等。
4. 在规划复杂的外科手术设施时, 应先考虑手术设施与其它支持单位,如诊断实验室、X光照影视、作人员办公室、饲育室等等的相关单位(见本节(二))。
5. 手术区所需的特殊笼具即仪器是依动物与手术的种类而定,其基本设计概念除以易保持洁净,应以可维持动物生理功能为主要考虑,例如可维持正常体温与呼吸等。
6. 如何有效地控制污染与容易清理,是设计手术设施时的两大原则。手术区内部应使用液体成型且不会吸附水分的表面建材。藉由通风系统供应过滤处理的空气,并使之成阳压状态,可显著降低感染的机会。再者,进风口与排气管口设置的位置配合恰当之换气率,也可减少污染的发生。
7. 规划无菌外科手术作业区的区室时,应以尽量减少人员动向的交错,且将相关但与手术操作无直接关联的功能区室隔离在手术外,砌墙隔间是隔离最好的方法,但也可应用缓冲空间;或在操作各相关程序之间的时间,藉清理与消毒等方式做分隔。一般而言,细菌污染程度与数后伤口感染之病例数与参与手术的人数及活动频度成正相关,故可设置窗口、通讯系统(如通化机)、将门扇设计在恰当之位置等方式,减少非必要人员进出手术室。
8. 为节约对各式设备的投资、所需空间、人力、减少动物输送,以及强化对外科手术设施及程序的专业监督,手术设施应采集中管理的方式。
 (二)完整的实验动物无菌外科手术作业区
  一般而言,完整的实验动物无菌外科手术作业区应包含下列区室,再规划这些区室时,所应该注意的原则,也一并列述如下
1. 外科手术器材准备室与供应室:此室应设计成易清洗、消毒与灭菌机械,并含储存手术器械与消耗品的空间,高压灭菌炉通常至此空间。
2. 动物术前准备室:此室则应设置方便清洁动物术部之一大型水槽。
3. 更衣室与刷手室:更衣室为参与手术人员更换刷手衣与存放个人物品用。刷手间内则应配置恰当的外科刷手水槽,为避免因刷洗过程产生飞沫,刷手间应于设置在手术室外。
4. 手术室:为方便清理,手术室内的各项设备应尽量避免固定,而已轻易移动为原则。适当的手术无影灯、足量之电源插座以方便辅助仪器之使用、恰当的气体麻醉剂废弃处理设备等,皆是在规划手术设施细部时应注意的事项。
5. 恢复室:术后恢复室应规划可提供动物由麻醉状态顺利苏醒所需知设备,并应容易对动物进行充分的观察与照料,故对监控及支持仪器所需之电力及其它需求亦应在规划时详细思考。对以经济动物进行含外科手术的研究而言,若是在似牧场样的实验动物设施进行,手术复原区可能根本不存在;在这类状态下,工作人员应更加小心照料动物,以利动物复苏。
 (三)基因工程动物程序设施
  近年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胚行基因转殖及剔除的各种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世界展开。虽多使用啮齿动物,然基因经处理过的动物常成为新的动物模式,而期永久续代。故应用于基因转殖的实验动物,无论试验前、试验中、亦或试验后皆应尽量维持洁净用以避免病源侵入,故应用于这类试验的饲育室与基因转殖程序实验室间的动线关系,必须特别注意避免污染。虽然这类试验所需进行的外科手术并不复杂,但若在程序中造成污染,除降低这类试验的成功率,亦增加这类试验的复杂性。

 

 

2,实验室的环境要求及化学药品的管理

一般实验室的环境要求

 

在一般实验室设计中,需要明确实验室环境条件的要求,为了确保分析检测的质量,实验室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

( 1 )满足该实验室工作任务的要求。其中化学分析室、仪器室应满足相应的仪器设备使用保管的技术要求。一些精密仪器的一般要求为:

①电源电压 220 V±10%,频率50Hz±0.5Hz;

②室温(25士5) ℃;

③湿度40%70%;

④不能有振动、电磁干扰、阳光直射;

⑤仪器室噪声应小于55dB,工怍间噪声不得大于70dB0

 ( 2 )实验室应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保持清洁、整齐,有书面的规章制度可遵循。

 ( 3 )化验室应有通风设施,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灭火器材。

化验室的环境不合格会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如:温度过低,天平的变动性增大;湿度过大,使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的性能变差;空气中的微粒和污染成分对痕量分析影响很大,甚至在室内吸烟都会影响分析结果。

实验室化学药品的管理

化验室所需的化学药品及试剂溶液品种很多,化学药品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危险性,对其加强管理不仅是保证分析数据质量的需要,也是确保安全的需要。

化验室只宜存放少量短期内需用的药品。化学药品存放时要分类,无机物可按酸、碱、盐分类,盐类中可按周期表金属元素的顺序排列如钾盐、钠盐等,有机物可按官能团分类,如烃、醇、酚、醛、酮、酸等。另外也可按应用分类如基准物、指示剂、色谱固定液等。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按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我国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

①髒炸品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发生爆炸的物品。一般含有以下结构:0—0 (过氧化物)、0-C1 (氣酸或过氣酸化合物)、N—X (氮的卤化物)、N = 0 (硝基或亚硝基化合物)、N=N (叠氣或重氣化合物)、N = C (雷酸盐化合物)、C^C(炔类化合物等)。

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乙炔、氢气、氧气、氧化亚氮等钢瓶气体。

 

③易燃液体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T 的液体。

④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如碱金属的氢化物、碳化钙、白磷等。

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⑥有毒品经口摄取固体LD 5{)* < 5 0 0 m g /k g ,液体LD50<2000 m g /kg;经皮肤接触 24 h,LD 50< 10 0 0 mg/kg;粉尘、烟雾及蒸气吸人LC5Q<10 m g /L的固体或液体。

⑦放射性物品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 4X l0 4Bq/kg的物品。

⑧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及对金属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化验室试剂存放要求

①易燃易爆试剂应储于铁柜(壁厚1m m 以上)中,柜的顶部有通风口。严禁在化验室存放大于20 L 的瓶装易燃液体。易燃易嫌药品不要放在冰箱内(防爆冰箱除外)。

②相互混合或接触后可以产生激烈反应、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体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称为不相容化合物,不能混放。这种化合物系多为强氧化性物质与还原性物质。

③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搪瓷的盘或桶中,以防因瓶子破裂造成亊故。

④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存放期限,一些试剂在存放过程中会逐渐变质,甚至形成危害物。醚类、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烯烃、液体石蜡等在见光条件下若接触空气可形成过氧化物,放置愈久愈危险。**、异丙醚、丁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若未加阻化剂(对苯二酚、苯三酚、硫酸亚铁等)存放期限不得超过1 年。巳开过瓶的乙醚若加1,2,3-苯三酚(每100 m L加0,1 m g )存放期限可达2 年。

⑤药品柜和试剂溶液均应避免阳光直晒及靠近暖气等热源。要求避光的试剂应装于棕色瓶中或用黑纸或黑布包好存于暗柜中。

⑥发现试剂瓶上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应立即贴制标签。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⑦剧毒品应锁在专门的毒品柜中,建立领用需经申请、审批、双人登记签字的制度

 

3,现代化生物实验室的工艺设计

国际水准的专业现代化生物实验室规划与设计对一座成功的现代化实验设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生物实验室设施和设备水平越高、越现代化、生物实验室等级越高,其意义也越为重大。中国的生物实验室设施建设正处于向现代化高速发展的阶段,这就要求生物实验室设施的规划与设计者能够提出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建筑方案和工艺设计。 

    如何引进国际先进的生物实验室/医疗建筑设计与规划理论和技术,同时将生物实验室建筑的功能及其文化内涵融合为有机的整体,将是国内生物实验室设计人员面临的挑战。作者希望通过这次论坛,结合翰时国际(A&S)在国内的成功专项设计项目,如中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天津CDC等,探讨现代化生物生物实验室的工艺设计与发展。 

.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设计理念与原则 

1. 最大限度地尊重基地环境,表达对环境的尊重 - 生态建筑设计 

    在对现状地充分分析基础上,对方案构思中将建筑作为环境的背景的设计理念,将单体建筑包容于环境之中。 

2. 前瞻性的设计理念 生物实验室具有下列特点: 

●灵活性:每一个实验室都能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仪器和设备。单独板块还可以独立的控制它们各自的用途,以便在保证不影响相关实验室的情况下也不必改变模块配置。 

●经济性:实验室考虑到为防护、工作以及配置方面的效率利用进行区域划分,从而避免了面积和空间的浪费。 

●扩展性:建立在可增添结构的模块形式和可重复使用的运行系统基础上的实验室系统,能够在不牺牲一定功能或不影响相关实验室的情况之下进行必要的收缩和扩张。 

●安全性:实验室内的区域配置需要按其潜在的危险程度来划分。烟雾防护罩和酸性物质以及易燃物质的储存位置和为生物安全仓分派的空间将被配置在较高危险带即处于实验室后部(远离出口)。一定的空间和足够的废弃物通道将被用来为较高危险带形成第二层的防护。每个实验室的低危带将用来安排各种干燥台面活动比如放置写字桌、计算机和仪器等。潮湿台面活动则被安置在中危带。 

    通畅性:实验室走道和出入口将提供简便的行动通道以及提供符合国内相关规范的相应通道。 

3. 适应生物技术发展趋势 

    为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防止环境污染是开展致病微生物实验研究的先决条件。因为实验室是造成实验人员或周围环境可感染疾病的高危工作区。在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而且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和有关行业专业标准,并借鉴参考国内外生物实验室有关设计标准、及相关规范,达到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 

4. 促进最佳的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实验室强调实验人员互相交流,特别是学习交流及实验室人员的团队精神。考虑到研究活动活跃性的特点,建筑必须能够适应技术、设备、过程和技能各方面的变化并能快速和简便地做出反应,能够促进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之间知识的共享与传递,从而形成一种互相影响和信息交流的学术氛围。 

5. 合理使用空间,充分考虑灵活性与可适应性

    在现代实验室的设计中采用统一柱网,并划分出不同安全防护等级单元化模块,以适合不同工艺要求。这种模块化布局既吸收国内外CDC先进流程,又结合实际情况使实验室布置更具通用性、灵活性,并满足以后改造可能性。 

6. 室内外环境的人性化处理 

    在先进的设计理念指导下,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布置室内外环境, 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高效的工作场所及环境舒适休闲空间。 

7. 生物实验室安全和保安 

    工程中大部分实验室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合于对工作人员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的研究工作;部分实验区域为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合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的研究工作。防止微生物灾害,生物安全二级、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设计是重点。 

.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内容及要求 

1.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任务书制定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任务书制定包括制定实验楼每个部门和每个实验室面积和功能要求;制定生物实验室每间房的建筑、装修内容,门窗要求,环境控制,电力(照明、通讯及网络),气体管道,给排水,空调,消防控制,结构等工艺设计要求;制定每间生物实验室所需固定实验设备清单。  

2.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设备规划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设备规划包括按照国际生物实验室标准及项目工艺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生物实验室固定设备规划、工艺布置图、典型生物实验室放大工艺平面图、主要立面图和主要剖面图;完成生物实验室固定设备厂商资料及工程设计数据归总。 

3.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建筑工程设计要求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建筑工程设计包括: 

●基地环境设计-在对现状地充分分析基础上,将建筑作为环境的背景的设计理念,将单体建筑包容于环境之中。 

●建筑工艺设计要求-主要包括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室内装修材料要求等。 

实验室基本工作区域尺度(ELM)是以保证生物医学研究的安全运行而对其所需工作区域尺度的规划。实验室的ELM一般包括有操作台、实验设备(包括储藏柜)、工作台、化学排烟罩以及生物安全柜的长度要求。实验室设计当前的趋势已经开始朝着规划区域空间尺度的方向发展,而不仅仅限于规划区域长度。这种趋势是起源于模块化实验室形式的采用。 建筑面积由于包括流通区域、建筑核心区域、墙体以及公共区域的面积,必然在整体上大于特定功能区域的使用面积。参考根据AIA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换算方式,实验室(包括内部流通和功能分配区域)面积的基本换算系数在1.7至2.2之间。换算出的工程总面积在实际规划时还需要做相应调整。 

    实验室建筑的材料应该选择耐用和易清洗的类型,并且能有助于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材料设计的关键因素在于易清洗、易维护、易储藏并且尽量减少毒害传播。所选材料作穿墙以及楼板处理时,还必须考虑到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结构设计工艺要求-包括生物实验室结构设计、结构负荷要求等。由于振动会干扰到实验室的敏感性仪器,设计者们必须考虑适当控制振动和将振动源的放置远离敏感性仪器,必须对于建筑结构的振动反应做细致分析,为了控制振动在实验室区域的传导,工程师在设计前期需要考虑一些结构因素。 

实验室开间的大小(高、宽)设定必须考虑到实验室模块、功能分配、振动标准和后期发展等,宽度应该根据实验室模块的大小有相应变化,既保证灵活性又符合常规门窗设计,并且形成统一的实验室辅助连接的整体。实验室模块内不应设置柱,以避免妨碍到实验室的内部流通和空间使用,结构系统与空调系统应紧密协调防止互相干扰。 

●暖通空调设计工艺要求-包括生物实验室暖通空间系统设计、空气过滤、排气系统、生物安全柜排气系统要求。 

    暖通空调系统必须满足实验室研究要求。除对温度、湿度需严格控制外,需有足够的通风量处理烟尘、异味、空气中污物,满足烟罩通风以及实验室内热负荷要求。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并考虑富裕量。不同性质区域需保证不同的相对压力,并要根据相关标准从长远上考虑节能。实验室中间操作罩口NC最大值不宜超过50dB,除非设备本身允许外,NC一般不宜超过60 dB。 暖通空调、水、电、照明设备需根据可有效利用能源的原则进行选择,同时应易于控制管理。防结露最小保温厚度需满足节能标准并参考国内相关推荐值。建筑围护材料必须保证居住者的健康与安全,建议选用环保节能材料。所有耗能系统及部件要进行全程控制管理,是否采用热回收应进行相应的比较评价。 

    通过对实验室设备的维护费用的经济分析,选用不同的暖通空调系统。经济分析应有足够的数据进行经济性、能效比的全面计算。经济分析主要包括工程初投资、能耗、运行费用、系统可靠性、适应性等方面分析比较。每个系统的选择需满足运行的灵活、可靠、易于维护并预留余量,工程总投资内包含维护费用。 

●给排水工艺设计要求-包括实验楼给排水系统设计、设备要求。 给排水系统应与实验室模块相符合,排水系统应设计灵活,并预留部分设施以保证实验室的可靠和持续运行,尽量避免在实验室区域做穿墙处理。 污、废水系统应设置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分流排水管网,生活污水处理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后备用,再回用于绿化及水景补水。科研生产废水采取局部处理经消毒后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被毒菌污染废水及放射性废水,就近设置失活及衰减 处理装置,严格控制,处理合格后排放。 

    地面雨水经雨水管道有组织的汇集用流槽卵石层过滤后储存回用,余量及洪水就近排入明渠。 

●强弱电设计要求-包括生物实验室电力系统设计、室配电系统设计、照明设计、智能化系统设计、保安系统设计、通讯系统设计要求。 

●消防工艺设计要求-主要指生物实验室消防系统设计要求。 

    实验室建筑防火的特殊要求应按照当地相关规范考虑实验室区域的设置和按照实验室建筑放火规范采用符合防火等级的防火材料、设置防火阀、自动喷淋系统、防火信号系统、风管烟气检测系统、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泵等消防设施。 

生物实验室用家具及设备要求包括卫生器具、工作台面、化学烟罩及生物安全柜、实验设备要求。 

●生物实验室安全工艺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常规安全工艺设计、辐射安全工艺设计要求。 安全健康的指导方针要求建筑尽可能在工程上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形成有效控制,从而将工作间潜在的职业危险降至最低。这些指导方针还必须与工程师提交的具体建筑设计文件内容相适应,以便安全保护在建筑施工时能够体现出来。虽然健康安全的方针与工程技术的要求许多内容可以统一起来,但是仍不可能含概所有的因素。因此建议让健康安全专家成为建筑设计团队的一部分。

    设计的所有实验室必须保证放射性物质安全可靠的存放。放射性物质的容量和类型取决于实验室研究功能的类型和数量。因此,设计者们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功能要求来决定供使用和处理放射性物质的必要区域。所有实验室必须设有相应的普通级别的废弃放射性物质存放容器。每个实验室废料的存放位置必须标准化以便于紧急防护人员在火灾或意外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 

●环境保护工艺设计要求-主要包括污水污物处理、噪音防护、辐射防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注意环境保护和适当处理废料对于保证实验室建筑中工作人员、访问学者和周围设施的健康运行和建筑学术氛围的维护十分重要。因此,需对实验室的有害建筑材料、有害废料储备与处理、分散储备设施、废液排放、固态废料的管理与回收、气体散发等做出严格控制。 

4. BSL3生物实验室、动物实验室规划、工艺设计/设备规划及工程设计要求-主要是完成BSL3生物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平面工艺布置图、立面图和剖面图设计;完成P3生物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工程设计要求和说明。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必须设置净化设备(推荐采用高压灭菌器)。高压灭菌器区应满足相应要求。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真空系统必须设置保护性过滤器。当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气流与设计不相符时应有图像和声音报警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人员安全及材料的选用设置高效过滤器。排风夹带有蒸汽,排风所带的过滤器必须设置相应的过滤器(0.2微米滤水过滤器或等同)高效过滤器安装:必须满足相应特殊的测试要求。 四. 现代化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实例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的尊重基地自然环境,保护环境  ●前瞻性的设计理念 

●模块化的国际生物实验室的设计 ●灵活性与可发展性

 

 

3,食品药品实验室内部的工程规划及设计

目前,新建实验室的项目内容增加明显,实验室建设标准及安全性日趋完善。先进的实验室不单纯是安置仪器设备,还应高度关注温度、湿度、噪音、光照等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电流、电压及电源的放置;网线、电话线的配制;照明亮度、给排水、供气、通风、防尘、防震及各种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的匹配,这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条件[1-2]。

    现代化实验室建设要制定出总体规划,吸纳和参考国内外同种性质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实验室的工艺需求及理念,决定着实验室建设的性质和目的,充分体现实验室未来发展的功能需求,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就几个重点内容进行论述。

1   配电需求

    实验室配电一般分为照明电和动力电两大部分,根据实验室功能需求可进行细化。供电系统是实验室最基本的条件之一。电源种类涵盖10 A、16 A、20 A等,并配备漏电保护开关、过载保护开关。电源匹配须远离水源、煤气、氢气等喷嘴口,避免造成危险事故,需配备双路或多路电源供应,预防停电检修及事故处理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为应对实验室紧急状况,需考虑备用电源,包括临时发电设备、不间断电源(UPS)等,保证实验室短时运转和处理实验室数据保存。1.1   实验室配电原则实验室内的动力电源和照明电源应分开设置,不同功能的实验室需安装不同的配电箱。特殊需求的实验室应设立专用配电箱,每个电闸需标明所管辖范围,避免实验室之间相互干扰。

    实验室配电可采用墙体暗埋方式,根据实验所需功率计算配电线截面积,普通实验室一般可选用截面积4或6 mm2的铜芯线。

1.2   实验台布线原则

1.2.1   边台的电源布线原则

1)规格3 m以内边台,可预留一组1 m长、规格为4 mm2的单相220 V电源回路(三线制:L火线、N零线、E地线),预留维修通道的边台距地面500 mm高的墙上,靠墙边台距地1.1 m的墙上。

2)规格超过3 m以上的边台,每间隔3 m可预留一组1 m长、规格为4 mm2的单相220 V电源回路(三线制:L火线、N零线、E地线),预留位置同上。

1.2.2   中央台及试剂架的电源布线原则

1)规格3.4 m以内的中央台,在其任一端距离端头300 mm中间位置,布置预留一组1 m长、规格为4 mm2的单相220 V电源回路(三线制:L火线、N零线、E地线),地面或吊顶预留。

2)规格超过3.4 m以上的中央台,在两端距离端头300 mm中间位置,各布置预留一组1 m长、规格为4 mm2的单相220 V电源回路(三线制:L火线、N零线、E地线),预留位置同上[3-4]。

    例如,我院迁建项目中配电系统采用了三级负荷划分,一级负荷主要为特殊及重要实验区空调送、排风系统设备,冷冻机房设备,活毒废水处理设备,消防系统;应急疏散照明、设备机房内照明等。二级负荷主要为实验室低温冰箱电源、BSL-2(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等。三级负荷为一般照明及动力负荷等。

实验室边台及岛台设置1个三相插座,单相插座间隔600 mm设置。

2   通风系统要求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是实验室安全的重点。实验室通风系统要求具有环境安全性和舒适性、功能的实用性和灵活性[5]。变风量通风空调系统(VAV)的应用,进一步保证了实验室的换气次数,提高了实验室环境的安全性。

2.1   实验室通风类型

实验室主要有两种通风类型[6]。

2.1.1   自然通风

    利用室内、外温差,即室内、外空气的密度差而产生的热压,把室内的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2.1.2   机械通风

    依靠排风机提供的动力迫使空气流通来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的方式。与自然通风相比,机械通风具有加热或冷却、加湿或除湿处理的作用,从工作房间排出的废气可以进行净化除尘处理,以保证建筑物附近的空气不被污染。

    机械通风可根据有害物分布的状况,选用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两种方式。

2.2   实验室通风机

    通风机一般安装在屋顶上或顶层的机房内,不占用使用面积,而且使室内的排风管道处于负压状态,以免有害物质侵入室内。此外,安装在屋顶上检修方便,易于消声或减振。

    通风系统有害物质排放高度按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业三废排放标准》执行。一般情况下,如果附近50 m以内没有较高建筑物时,排放高度应超过建筑物最高处2 m以上。

2.2.1   房间风量

    风量计算方法为:G=V•n•h  

    其中:G为排风量;V为房间体积;n为换气次数(见表1);h为时间(1小时)。

2.2.2   通风柜排风量

    通风柜可通过关闭柜门窗口大小或调整台面屏蔽物的位置来减少开启表面积,以达到较高的抽气速度。一般无毒的有害物通风柜操作口处设计风速采用0.25~0.38 m·s-1;对有毒及有危害物质采用0.4~0.5 m·s-1,对极毒物及有少量放射性有害物质采用0.5~0.6 m·s-1。

    通风柜风量计算:L=FV。

    式中:L为排风量,m3·s-1;F为通风柜操作口面积,按全部打开计算;V为操作口风速,m·s-1;。

2.2.3   排风机选型

    排风机风压根据系统阻力,乘以1.1左右余量,以克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因素。

    选型:根据通风量风压确定通风机的型号,再根据排出气体的性质选择风机,并且应尽量考虑躁声低、震动小等因素。具体内容:风量大、效率高;运转平稳,躁声低;结构完整,便于维护;拆装方便。

    例如,我院迁建项目实验室气流的控制模式:普通实验室送、排风管道上设有定风量文丘里阀,以保证房间换气次数;带有通风柜的实验室,排风管道上设定风量文丘里阀,送风管道上设变风量文丘里阀,通风柜排风管上设变风量文丘里阀,排风量根据实验进程变化,通过房间风量平衡确定实验室送风量。

3   自控系统需求

    实验室自控系统(Automatic Control System)建设已经逐步向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PDS)发展。综合布线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信息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是办公自动化进一步发展和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础和信息多元化发展的方向[7-8]。

    现代化的实验室建筑,除了具有电话、传真、空调、消防、动力电线、照明电线外,计算机网络线路也是不可缺少的。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而且兼顾楼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RTU,BA)、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CA)、办公室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OA)、计算机网络系统(Computer Network Systems,CN),使实验室管理、数据传输、网络交互、远程控制更加准确、便捷,是实验室信息化的体现。

    例如,我院迁建项目自控系统包括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及机房工程等。

4   气体需求 

    实验室气体种类繁多,需要多种高纯特殊气体,如氩气、氮气、氦气、乙炔、二氧化碳和压缩空气等。考虑到实验室的运行维护,常用及用量较大的气体可以考虑建立基站,采用设备制取的方式。用量相对较少且不便制取的气体,可采用气瓶间的供给方式[9]。

    实验室气体具有以下特点:

1)安全性:使用钢瓶供气须放置在工作区以外的安全区域,使用者通过配备的远程切断系统在紧急状况下切断气体供应。钢瓶储存区须保持可燃性容器和助燃性容器间的安全间距。

2)经济性:建立集中的气瓶间可节省实验室空间,更换钢瓶时不需要切断气体,保证气体的连续供应。

    管线在安装完毕后须做气密性实验,并且在使用前除油。由于管道细小、间距小,安装过程中可依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保证间距不小于45 mm。

5   实验室给排水设施要求

    实验室给水系统包括4种:冷却水,为特殊设备提供冷却;饮用水,提供给实验室工作区和盥洗室;自来水,用于紧急喷淋、洗眼器、洗手间等;高度纯水,分别用于无机分析、试剂准备、器皿漂洗等。

    现代化的实验室其废水处理应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站,一般情况下,实验室的废水可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但对于高浓度的酸、碱废水应先进行中和,再排入污水处理站。建议采用耐酸、碱排水管道,对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实验室应安装耐有机溶剂的排水管道。对致突变物、致畸物和致癌物以及有毒制剂等,必须在实验室进行灭活或减毒处理后,再进入排污管道。实验室应根据不同功能,采用不同材料的排水管道,相互之间不交叉,分别排放到污水处理站。实验室的有害废水必须净化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网道[10-11]。

例如,我院迁建项目中给排水系统包括室内给水系统、室内热水系统、室内中水系统、室内纯水系统、室内循环冷却水系统、室内排水系统、室内消防系统、中水处理站、活毒废水处理等。

6   实验室认证相关要求

    实验室规划与设计应符合保护人员和环境的要求。平面布局和流程要满足科学合理、流程简捷、洁污分明、层次清晰,需具有样品存放用房及相应的环境控制设施。实验室应对诸如灰尘、电磁干扰、辐射、供电、湿度、温度等予以重视,使其适应于相关的技术活动。满足实验室安全用电、用水、照明要求,具备防火、剧毒化学品和菌毒种保管以及符合“三废”处理的有效设施等。对特别区域要有明显的警示标识[1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关于设施和环境的要求,需参照ISO/IEC 17025 关于设施和环境条件要素。

7   实验室设计易出现的误区

7.1   天平室问题

    实验室设计中容易忽略天平室台面的稳定性、出风口的位置、空调送风、人员走动及房门开关的震动等因素对精密天平称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误差。

天平室内布局摆放过于紧凑,会使实验人员感到空间压抑,影响工作情绪,从而产生偏差,降低工作效率。

7.2   实验室门的设计

    普通实验室门宽以1.1~1.2 m为宜;有缓冲间的实验室,应留有隐蔽的设备门,供实验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进出。实验室走廊净宽可控制在2 m以内。 7.3   紧急淋浴问题

    紧急淋浴装置一般安装在走廊内,参照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标准,布置紧急淋浴装置应在23 m距离范围之内。可设计在走廊拐角或凹陷处,避免阻挡人员及物流通行。

7.4   电梯运输问题

    实验室建设要考虑仪器设备运输通道,单体建筑内至少设有一部货梯或客梯兼作货梯使用。客梯的位置应设于楼宇主入口视觉显著、交通便利的区域;货梯一般与客梯相邻,以降低造价、提高效率。货梯也可以根据特殊需要,避开主要人流路线,在楼宇的其他区域独立设置,通常可以设于楼宇的另一端。

总之,安全、舒适、效率是理想实验环境的三大要素,是实验室建设的宗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优越完善的实验室环境是提升现代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增长的必备条件。实验室建设过程是实验室安全与功能的体现,描绘着实验室信息化、多元化、功能性、扩展性的蓝图[13]。

    国内实验室发展的步伐已经逐步加快,但也不免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处,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与自身需求相结合,是食品药品实验室建设的重点,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实现功能与工艺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能效.